活動:探尋異國風情的天母-士林學工作坊

時間:113/09/22(星期六)

地點:東吳大學

簡介:

9月22日(星期六),歷史系「田野調查與地方產業」課程與USR計畫「文化永續·城市創生:士林學之建構」團隊,聯合舉辦了「探尋異國風情的天母-士林學工作坊」。活動分為兩部分,首先由師大地理學系林聖欽老師與曾獻緯老師帶領同學「走讀天母」,接著由本校政治學系黃秀端老師介紹士林百年發展歷史。
 
上午,同學們在天母國中集合,冒著小雨,由林聖欽與曾獻緯老師帶領大家踏查天母的庶民地景,包括王家古厝、金土地公、厚德祠、番井沸泉、三玉宮等,探索天母地區庶民生活的演變。林老師指出,天母舊稱「三角埔」,過去是一個農業聚落,與現今人們對富人和外國人聚居區的印象截然不同。以「王家古厝」為例,該建築使用當地材料,選址於高地,具備防衛和排水功能,展示了三角埔舊聚落的生活智慧。林老師引導同學們透過時間、空間和事件的交互作用,釐清天母庶民地景的發展脈絡。
 
下午,同學們回到校園,黃秀端老師以「士林USR記憶拼圖:士林百年風華」為題,講述士林地區的歷史發展。她強調,清代「水系」對士林生活至關重要,並依據士林不同行政時期的變遷,揭示其多樣化的面貌。清代士林因漳泉械鬥分為「舊街」(今士林神農宮附近)和「新街」(今士林夜市一帶);日治時期,士林出現了許多紅磚與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如士林紙廠、何氏家族宅邸(現德福診所)、士林市場等。戰後,老蔣將官邸設於士林,該地區因而保留了大量防衛設施,對當地建築和交通發展產生了諸多限制。
 
最後,曾獻緯老師鼓勵同學們積極挖掘更多與「士林學」相關的研究議題,並將研究成果具體呈現。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士林現代發展的認識,亦為同學們後續田野調查奠定了深厚的背景知識,幫助同學們發掘未來的研究主題。期許同學們能勇敢突破舒適圈,發現與紀錄更多士林在地的故事。
(文/歷史四 陳孝東 同學)
探尋異國風情的天母-士林學工作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