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網址:https://www.linyutang.org.tw/big5/index.asp
林語堂故居興建於民國55年(1966年),由林語堂親自設計,台灣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建造完成。粉白色的磚石為牆,靛青色的琉璃為瓦,以傳統四合院為框架,搭配西班牙風格的螺旋廊柱及迴廊,調染出一種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美感,一如林語堂的學問。
林語堂為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及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的博士,除任教於多所大學外,也曾兩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馳名中外。故居收藏林語堂80餘種中外著作,並存有他廣獲國際推崇的著作──《生活的藝術》之中、日、韓、德、法、義、西、葡、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等12國語言的譯本。林語堂曾將英語「Humor」譯為「幽默」,又因他提倡幽默文學,另以「幽默大師」之名為世人所熟知。
林語堂於民國55年(1966年)正式回台灣定居,即以陽明山此寓為居,後因家庭因素及健康問題,多次赴港與女兒同住。民國65年(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病逝於香港,3月29日移靈台北,安葬於故居後園,墓碑由摯友錢穆為之題字。
民國74年(1985年)5月,台北市政府將林語堂位於陽明山之住所規劃為「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以紀念林語堂的成就。民國91年(2002年)3月26日,將「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更名為「林語堂故居」全新開放。民國94年(2005年),東吳大學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展示林語堂之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提供研究林語堂學的材料,並宣導林語堂的各類成就。
林語堂在《林語堂自傳》曾列舉24件快意之事,第5件為「黃昏時候,工作完,飯罷,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陽台上獨自乘涼,口銜煙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故居位於陽明山山腰,自「有不為齋」陽台遠眺,可見台北壯闊之景。黃昏時分,夜幕漸攏,底下城市燈火燦爛,山上故居清幽靜謐,別是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