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轉型正義在校園第二次工作坊

時間:2023/05/11(星期四)

簡介:

「轉型正義在校園」的第二次工作坊,哲兢及浥潔老師帶領同學們透過實作學習如何判讀檔案。
要判讀檔案,必須先整理出檔案內訊息。哲兢老師提出兩大重點,一是透過幫檔案畫座標,確認環節並找相對應檔案來建立更深層脈絡,二是國家與個人不同版本的敘事非常重要,可看出判決前國家與個人的角力狀態,以這次分享的案例中可以看見,國家使用有罪推斷來定罪,判決也與敘事有很大歧異性。
在實作部分,老師要求同學在時間內回報檔案的時間點、發文者、事由、公文順序、一個發現或問題。同學分享的件總共有三份,都是以梁令惠案為主軸,講述梁令惠在仁教所被監禁11年,監禁的光景讓同學了解時間體感、空間、作息。老師也提出一個發現,梁令惠在3年後就被假釋10年,這個轉變可能是因為國際人權團體當時要求國民黨政府釋放監禁過久之罪犯,從這些線索我們可以得到檔案的淺層資訊、國家敘事邏輯、判決的生成跟轉折。
浥潔老師則是分享了檔案階層如何判斷文件號碼,也實際操作國家檔案局給大家看,檔案的數量越多,代表對國家來說此人越重要,透過搜尋能幫助我們篩選相對重要者。重點是看到檔案任何資訊、關鍵字一定要馬上紀錄起來,對空間要足夠了解及想像才能製作地圖,還有角色型塑也可幫助彙整資料,雖然搜集這麼多資料,但在搜集眾多資料後,如何挑出重點呈現於地圖上才是最重要。
這次課程讓我們了解研究方法中質性研究的重要性,檔案不是只有文字上描述,還可透過觀察細節了解其他重點。
「轉型正義在校園第二次工作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