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公會堂

台灣在日治時期,受到日本的影響,於各地興建不少公會堂,如台北公會堂(現台北中山堂)、士林公會堂等,其中大多數是在大正年間(1912年至1926年),由地方政府以慶賀皇族成婚、太子即位、天皇壽慶等名義來興建。

公會堂是一個可以提供地方居民集會、舉行藝文活動的場所,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等組織可透過於公會堂舉行戲劇表演、演說、展覽等活動,藉以達到政令宣導、啟迪民智的作用。

士林公會堂建築完成於1929年左右,曾經歷增建、改建,雖失去原始舊貌,但仍保存建築牆體、部分門扇與開窗,及入口處的車寄(門廊)原始形貌,可呈顯昭和時代公會堂建築之特色,現已被列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日治時期,士林公會堂主要為人民團體、學校、社團等舉行各種活動與交流之場所。戰後改稱為中山堂,也是作為當地聯合授課之空間。其見證了不同時代社會的發展,並且也留存當地居民之生活記憶,在國民教育推廣歷史與在地認同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士林公會堂目前為士林國小所管理,聽學校老師說,已經跟市政府提整修計畫,期待到時新的面貌。

交通路線:

捷運:捷運淡水線於士林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公車:可搭乘310、216、218、508、302、272等路線公車於士林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文圖/人社院USR計畫、文舍明日聚場)

士林公會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