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社子溪洲底「元宵夜 弄土地公」活動記錄

時間:110年2月26日(星期五)

地點:社子

簡介:

    俗話說「元宵暝 弄土地公」,亦即在元宵夜這天會用鞭炮去「弄」,也就是用鞭炮去炸土地公,因為「火」音近「活」,希望能將土地公炸醒,保佑地方平安及興旺。在臺灣各地都有元宵弄土地公的習俗,以臺北來看,內湖地區靠近內湖捷運站附近的梘頭福德祠所舉行的活動最為知名,然而在臺北社子地區,也有傳承百年的弄土地公活動。

    「社子」是一個較廣泛與模糊的稱呼,在基隆河截彎取直之前,後港墘也屬於社子的範圍,而位於延平北路五段的葫蘆堵也算是社子,現今對於社子的概念,大都是沿著中正路下百齡橋之後右側的社子島,延平北路六段到九段的地區。在延平北路六段到九段大致可以分為「社仔」、「三角埔」、「崙仔頂」、「溪洲底」、「溪砂尾」、「浮洲」等聚落,原本各聚落皆有自己的弄土地公活動,在時空變遷之下逐漸式微,現在所稱的「社子弄土地公」,指的是溪洲底的弄土地公活動。

    因為媒體的報導稱呼這樣的活動為「夜弄土地公」,人們相沿成習也如此稱呼,但就實際其況來看,弄土地公活動並不局限於晚上,白天也有遶境行程,會有這樣的誤傳,實際上是來自「元宵暝 弄土地公」這句話。

    溪洲底為在延平北路七段106巷、107巷週圍輻射出去的範圍,在溪洲底有四個角頭的四尊土地公,會在元宵這天舉行繞境,分別是以延平北路為界,左側七段27巷區域的「中窟」;延平北路七段106巷區域的塭寮;延平北路七段107巷區域的中圈(戲台口);延平北路七段145巷區域的下竹圍。

元宵夜的溪洲底十分熱鬧不時能看到煙火施放福安社是溪洲底的北管社團,裡頭奉祀田都元帥
福安里也同時舉辦里民活動與居民同樂在河堤邊有許多應景的趣味攤位
巷弄間都被人潮所填滿人潮即錢潮,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賣吃的攤販
鄰近著福安里的舞台,河堤邊同樣有不少民眾街道上仍可看到年節的氛圍
活動公告清楚標示路線無論在巷弄的何處隨時都能看到煙火

    溪洲底弄土地公活動,四個角頭分別讓土地公乘坐小型神轎,以方便穿梭在狹小的巷弄之中,而為了仿效從前務農社會,抬轎人員皆上身赤膊、頭戴斗笠、穿著白色或紅色短褲。初次看到這樣景象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炸寒單爺」,其實二者雖大異卻有小同,寒單爺相傳為武財神趙公明,在元宵這天扮寒單爺的人,同樣頭綁頭巾、上身赤膊、身穿紅色短褲,接受炮炸的洗禮,為的是求財與祈福;而溪洲底的弄土地公也具有相同意義,鞭炮炸得愈旺,同時也象徵著新的一年會更加「旺」。

    過去溪洲底四個角頭各自舉辦遶境,近年來則一同合作,將活動擴大辦理,並結合福安里的里民活動,舉辦元宵踩街,吸引當地居民扶老攜幼以及大量外地遊客造訪。值得一提的是,中圈也被稱為戲台口,在延平北路107巷內,過去曾有過皇宮戲院的存在,興建於1959年,是當時溪洲底的聚落中心,而因為鄰近福安碼頭,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三重、蘆洲地居民前來看戲。現今剩下戲台廣場,在節慶之時會搭建舞台,邀請布袋戲團進行演出酬神。

中窟繞境時會有一輛小貨車緊隨在後中窟的土地公神情莊嚴肅穆
神轎行經店家前,會先鋪墊上許多鞭炮
塭寮的團隊有穿著制服,識別性高塭寮土地公造型古樸,看得出已有年代
鞭炮鋪好之後,就進行「炮弄」抬轎人員要以毛巾包覆脖子還要配戴墨鏡以防炸傷
戲台口搭建舞台淹出布袋戲戲台口的店家也有統一的制服
戲台口土地公是溪洲底四尊土地公歷史最悠久的,其神像是狀似人形的漂流木戲台口另一特色便是這改裝過的三輪車
不只在馬路上的店家,神轎也會進入巷弄中的一般民宅在點燃紅色煙霧照明彈之後,繞境隊伍更顯氣勢
下竹圍的土地公從外觀上也可看出年代感抬轎人員一個晚上要歷經無數次被鞭炮轟炸的過程

    四組繞境隊伍除了可以由不同神像來區別之外,他們所圍的毛巾也有玄機,中窟是白色、塭寮是粉色、戲台口是紅色、下竹圍是藍色,由此區別出不同隊伍。而四組人馬在同一個庄內進行繞境,難免會有「狹路相逢」的時候,但這時卻沒有出現預期中的「車拚」場景,兩支隊伍會有其中一方等待另一方施放完之後再接著施放鞭炮,少了競爭卻多了一分禮讓與和諧。

    繞境活動從傍晚六點一職持續多十一點多,儼然將溪洲底變成一座不夜城。在現代化的臺北市中,卻還存在著農村一般的角落,默默進行著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活動,也許和社子本身的發展有關,溪洲底又保存了更多傳統的生活模式,裡頭的組成人口大都是在地居民,外來人口極少,而這樣的在地向心力,也成為了維持弄土地公這項傳統的動力。

(文圖/人社院USR計畫)

元宵夜弄土地公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