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歷史
第一期計畫重點範圍。因前總統蔣中正搬進士林後,保衛國家元首的軍情局也隨即在士林復建。伴隨著軍情局的設立,眷村聚落也在士林地區設立。但是軍情局眷村的歷史記憶在現今學術界或者是歷史學界,仍並不普遍。隨著眷村人口凋零,更須加速建置眷村文化資料庫。
小組成員:
黃秀端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鄭得興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兼中東歐研究中心執行長)
沈筱綺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相關成果:
📔 眷村裡的女人
隨著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蔣中正總統於民國39年入住士林官邸後,保衛總統的周邊組織也逐漸設立,落腳於芝山岩的情報局 扮演格外重要角色。隨著情報局在臺灣復建,軍情局人員及其眷屬居住的房舍也陸續興建。軍事情報局過去在臺北市列管的十三個眷村中,有十二個坐落於士林區 ,形成中山北路以東為外省人聚落的現象。「眷村」快速進駐於這個士林郊外的農村,使得原本以農村為主的士林區,融入了臺灣特有的「眷村文化」元素。「眷村」無疑是這個階段最具有象徵性的空間產物,留下了許多豐富的社區文化資產及歷史軌跡。與其他眷村不同的是,從事情報者低調與保密的特色。在兩岸對峙時期,許多情報人員裝扮成不同的身分、不同職業,潛伏回中國竊取機密情報,用自身的安危換取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同時,情報人員時常謹記「將秘密帶進棺材裡」的工作座右銘,讓這個落腳於芝山岩的政府機關及其周圍的眷村,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 1949-走過與再生–顏嘉德老兵生命史
「我民國38年10月22日到台灣,至今已經超過70年,我的人生就是22歲的這一年最重要,徐蚌會戰打完之後,從浦口經南京、杭州、上饒、南昌、連平、廣州、香港、福州、廈門,一路走來,這一段時間能活過來,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了。我們在徐州被包圍的時候,沒有吃、沒有喝,在戰場上為了求活,還把死人的血抹到自己的兩上,躲過共軍清理戰場。戰場就是這樣,槍一響,生命都不顧了……我打過無數次的仗,能活到今天,自己也覺得是意外。」
老兵的生命史也就是台灣人共同的故事與集體記憶,這是一本台灣人的書。
🛒 三民網路書店 🛒 墊腳石 🛒 TAAZE讀冊生活
口述歷史訪談:
相關課程:
相關講座:
相關活動: